全国电磁发射技术论坛
为有效促进我国电磁发射技术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展现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该领域面临的瓶颈问题和关键技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定于2022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武汉举办“全国电磁发射技术论坛”。
本次论坛涉及储能、能量变换、直线推进、控制与诊断、制导弹丸等多个方面。论坛将邀请多名权威专家学者做大会报告,并设置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环节,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稿并参会交流。
各位专家、学者及有关单位:
因国内疫情情况严峻,经全国电磁发射技术论坛组委会研究决定,将原定于2022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武汉市召开的“全国电磁发射技术论坛”延期至2022年12月7-9日举办,地点不变(武汉东湖宾馆)。目前所有工作已经准备就绪,期待与各位参会代表在武汉相聚!
注册系统将一直开放,请各位参会代表在会议召开前完成报名注册,注册网站:https://jinshuju.net/f/BZKlfH;参会报名也可扫描下面二维码
各位专家、学者及有关单位:
因当前国内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复杂,经全国电磁发射技术论坛组委会研究决定,将原定于2022年12月7-9日在武汉市召开的“全国电磁发射技术论坛”延期至2023年3月下旬举办,地点仍然为武汉东湖宾馆。会议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敬请关注。
因会议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期待与各位参会代表在武汉相聚!
注册系统继续开放,请各位参会代表在会议召开前完成报名注册。
注册网站:https://jinshuju.net/f/BZKlfH;注册二维码:
各位专家、学者及有关单位: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日渐趋于稳定,经全国电磁发射技术论坛组委会研究决定,终定于2023年3月28-30日在武汉市举办“全国电磁发射技术论坛”,地点仍为武汉东湖宾馆。
本次论坛由马伟明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并作大会报告,多名该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将作大会及分会场特邀报告。会议主题涵盖电磁发射总体、脉冲直线电机、脉冲储能、脉冲电能变换、控制与检测、高速高过载制导等技术,将全面展现我国近年来在电磁发射技术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会交流,期待与您在武汉相聚!
主办单位: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 |
承办单位:
|
海军工程大学 |
|
|
|
|
大会主席:
|
马伟明 海军工程大学 | |
大会执行主席: |
杨 波 海军工程大学 |
|
大会执行副主席: |
鲁军勇 海军工程大学 |
|
肖 飞 海军工程大学 | ||
学术委员会 |
|
|
主席: |
程时杰 华中科技大学 |
|
委员: |
(按姓氏笔画) |
|
|
邱爱慈 西安交通大学 |
|
|
王秋良 中科院电工所 |
|
|
孙 军 西安交通大学 |
|
|
赵天寿 南方科技大学 |
|
|
芮筱亭 南京理工大学 |
|
|
闫楚良 北京飞机强度研究所 |
|
|
毛 明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 |
|
|
张清杰 武汉理工大学 |
|
|
丁 汉 华中科技大学 |
|
|
何 琳 海军工程大学 |
|
组织委员会 |
|
|
主席: |
杨庆新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
|
委员: |
(按姓氏笔画) |
|
|
吴广宁 西南交通大学 |
|
|
王国平 南京理工大学 |
|
|
邵 涛 中科院电工所 |
|
|
刘新华 北京科技大学 |
|
|
李武华 浙江大学 |
|
|
李兴文 西安交通大学 |
|
|
江 峰 西安交通大学 |
|
|
凡永华 西北工业大学 |
|
|
刘 晨 航天科工二院 |
|
|
文劲宇 华中科技大学 |
|
|
董旭柱 武汉大学 |
|
|
查晓明 武汉大学 |
|
|
卢琴芬 浙江大学 |
|
|
蒋 栋 华中科技大学 |
|
|
陈 武 东南大学 |
|
|
陈立学 华中科技大学 |
|
|
谢 佳 华中科技大学 |
|
|
李江宇 南方科技大学 |
|
|
沈 洋 清华大学 |
|
|
赵文俞 武汉理工大学 |
|
|
袁 烨 华中科技大学 |
|
|
张 俊 武汉大学 |
|
|
王祥科 国防科技大学 |
|
|
董云龙 海军航空大学 |
|
|
柴 波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
|
|
马溢清 海军研究院 |
|
|
叶志浩 海军工程大学 |
|
|
张 晓 海军工程大学 |
|
|
李卫超 海军工程大学 |
|
|
许 金 海军工程大学 |
|
|
徐兴华 海军工程大学 |
|
|
程思为 海军工程大学 |
|
|
|
|
![]() |
马伟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海军工程大学 马伟明,动力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中央委员,“八一勋章”获得者。长期致力于电气领域研究,带领团队在舰船能源与动力、电磁发射和新能源接入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原创性成果,引领了舰船综合电力和电磁发射两大颠覆性技术的发展,领衔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 |
|||
|
||||
|
|
|||
|
邱爱慈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安交通大学 邱爱慈,高功率脉冲技术和强流电子束加速器专家。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被分配到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副总工程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2020年兼任西安交大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现任电气工程学院名誉院长。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与进步奖。 |
|||
|
|
|||
|
赵天寿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方科技大学 赵天寿,中国科学院院士、能源科学与工程热物理专家。现任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 Fellow、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 Fellow、中国化学学会会士。曾任香港科技大学工程及环境学冠名讲席教授。曾获Croucher资深研究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香港科大工程学杰出研究成就奖。入选Clarivate/Thomson Reuters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最有影响力科学思想名录。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主编与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顾问编委。赵天寿教授持续研究新能源储能理论、技术及应用30余年。以热物理与电化学学科交叉为主线,建立了流体电池热质传递-电化学反应耦合理论,提出了液态电能载体储能新方法,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SCI引用25,000余次,h-因子达85。受邀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国际可持续能源技术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主题/特邀报告70次。 |
|
||
|
|
|
|
|
|
王秋良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王秋良,1994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强电磁装备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的研究。在强电磁装备构造理论、设计方法与成套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造性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和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项荣誉,为我国强电磁装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
||
|
|
|||
|
孙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 西安交通大学 孙军,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金属材料的形变相变与强韧化研究,提出了同步提高合金强韧性的新思路,发明了几种高强韧合金和金属纳米多层膜与涂层的制备技术并均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已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30篇,包括Nature、Nature Materials和Science等,被SCI他引7000余次,做国际会议大会和邀请报告34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各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2项。 |
|
||
|
|
|
论文由论坛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并编制论文集用于会议交流。优秀论文将推荐发表在《电工技术学报》、《高电压技术》、《国防科技大学学报》等EI期刊。
全国电磁发射技术论坛的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定于:
1、电磁发射电机技术
2、初级储能电源技术
3、脉冲功率电源技术
4、高电压与放电新技术
5、放电等离子体及其应用
6、故障诊断与原位观测技术
7、电磁发射总体技术
8、电磁发射网络控制技术
9、电磁发射装置的材料特性与新技术
10、高过载制导技术
11、高功率微波源技术
12、电磁发射技术新应用
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孙 于 010-63256997 sunyu@ces.org.cn2、海军工程大学沈石峰 027-65461089 feng_hust@alumni.hust.edu.cn
郭 赟 027-65461982/18202765891 guoyun1990@126.com
关于召开全国电磁发射技术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 2023-03-02 |
关于全国电磁发射技术论坛再次延期的通知 | 2022-11-29 |
关于全国电磁发射技术论坛的延期通知 | 2022-10-29 |
关于召开全国电磁发射技术论坛的通知 | 2022-09-27 |
Speaker of EML2022 | 2022-10-18 |